首页

北京苏曼s女王视频

时间:2025-05-26 02:14:09 作者:多地加力推动“好房子”建设——从“有房住”到“住好房” 浏览量:12653

  今年以来,“好房子”成为民生领域的热词,引发广泛关注。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,完善标准规范,推动建设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“好房子”。随后,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《住宅项目规范》,于5月1日落地实施。当前,多地纷纷立足实际出台标准规范,助力“好房子”建设,支撑城镇住宅和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。

  政策相继出台

  《规范》以住宅项目整体为对象,以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为目标,在规模、布局、功能、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,对住宅项目的建设、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。

  为落实相关要求,各地相继出台政策措施,推动住房建设向更高品质、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。

 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《山东省好房子建设标准指引》,从规划、设计、建造、交付、运维全过程考虑,构建高品质住房建设体系。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任海涛介绍,《指引》针对居住区风貌、空间配置、质量控制等关键要素,提出定性和定量指标,力求用“新空间、新场景、新体验、新样板”兑现“好房子”承诺。

  贵州省2024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就提出引导鼓励房开企业开发“第四代”住宅。今年3月,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又发布了《贵州省高品质住宅设计导则(试行)》,从健康舒适、安全耐久、绿色低碳、生活便利、智慧科技、环境宜居等方面对贵州省高品质住宅的设计提出了指导性要求。

  河南省郑州市出台高品质住宅建设导则,建立“规划—设计—施工—验收”全周期质量监管体系。针对市场乱象,推行“交房即交证”政策,通过部门联审联批,让3.2万户家庭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获得不动产权证。

  更加绿色智慧

  在郑州航空港区的未来社区样板间,墙体保温层厚度达到12厘米,整体节能效率较国家标准提升45%。这得益于郑州实施的“三步走”标准提升计划:2023年起全面执行75%节能标准,2025年试点近零能耗建筑,2030年实现新建建筑碳中和。

  在绿色节能领域,郑州出台全国首个绿色建筑激励政策,对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给予每平方米200元补贴,推动全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。

  在郑州高新区,智慧社区建设已进入3.0阶段。天健湖社区通过物联网平台整合智能安防、环境监测、能源管理等12大系统,实现垃圾分类自动识别、公共照明智能调节、电梯故障预警等功能。

  最近,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的一处楼盘迎来了新一波销售高峰。“95后”工程师张昊指着沙盘感慨:“这园林景观设计,比我以前租的房子强多了。”

  着眼于提升生活品质,山东省要求新建全装修住宅户内设置基本智能产品,支持智能家居互联,实现老人跌倒报警、儿童安全监测一键响应。同时,构建“智慧物业+定制服务”双轨模式,倡导物业服务广泛运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,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并动态管理维护。

  贵州省细化了对视频监控系统的设置要求,提倡住宅增加设备状态监测、能耗管理等物业管理系统,配置适老化健康监测、紧急救助以及远程医疗等安全防范系统。

  注重舒适体验

  “好房子”注重用细节说话,让每一处空间都承载真实的生活需求,居民才有更多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  在郑州市二七区政通路片区,原本杂乱的院落进行了“海绵化”改造,闲置锅炉房变成社区食堂,还加装了“共享电梯”,经过“微改造”后的老旧小区变身“完整社区”。

  围绕群众关切的隔声差、渗漏、开裂等高频问题,贵阳市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。例如,明确分户墙厚度与施工工艺标准,规范噪声敏感房间的布局,强制使用静音排水管材料,从源头降低居住干扰。

  全面推行人车分流设计,强化无障碍建设,拓展配建儿童日托中心,实施“十类增配设施”工程……在山东,“一老一小”政策贯穿了“好房子”建设的全生命周期。

  一项项政策、措施相继出台,“好房子”建设将逐步改善住房质量,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体验,也为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。未来,随着住房高质量发展体系的持续完善,居民将逐渐实现从“有房住”到“住好房”,进而提升城市品质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。

  本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吴秉泽 崔 浩

  来源:经济日报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暴雨致广东平远县约1.25万人受灾,道路塌方近千处

不工作的时候,遛狗、买菜、做饭、看剧,填补着他的日常生活。在香港这样一个群星璀璨的地方,他对自己的知名度有些迟钝。年轻时,他每天都在片场,与社会接触甚少,每年只有大年初一、初二和初三放假。过节的时候,剧组里的大姐给他发粽子、月饼,他才知道,哦,端午节了,中秋节了。

国家医保局:人工耳蜗等高值医用耗材将纳入集采范围

无论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,还是同各方共享发展红利、实现合作共赢,高水平对外开放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“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”“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”“欢迎更多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发展”……从考察中外合资技术创新企业,到会见来访的外国领导人,“对外开放”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“高频词”。这是坚定的承诺,也是扎实的行动。近期,多部门接连发布一系列推进制度型开放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举措,涵盖跨境服务贸易、数据跨境流动、金融开放等多个领域。从广交会到进博会,从服贸会到数贸会,从消博会到链博会,从自贸试验区到自由贸易港,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,互利共赢的阳光大道越走越宽广。

中国驻老挝大使馆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招待会

“‘留观期’内优先采取教育提醒、劝导示范、警示告诫、行政提示、行政指导、行政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,引导和督促企业依法经营,为企业留足发展空间。”韦周学说。

坚持用科学方法指导和推进改革—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

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赫代表建议,借鉴“东数西算”成功经验,在黑龙江省规划建设零碳智能算力中心,实施“南型北训”,将南方发达地区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东北地区训练,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,助力东北振兴。

国家税务总局:至今已为纳税人缴费人远程办理跨区域税费业务16.4万笔

会商强调,全国即将进入“七下八上”防汛关键期,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,坚持“两个至上”,树牢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,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,全面进入应急状态,再动员、再部署、再检查,坚决打赢防汛关键期这场硬仗。要强化堤防巡查和涝水抢排工作,加强长江干堤和重要圩堤等重点部位巡查防守,全力做好团洲垸排涝工作,妥善安置受灾群众,加快开展恢复重建。要重点加强防汛薄弱环节防范,高度关注山洪、地质灾害和城乡内涝,强化山区、城乡结合部、施工营地、工矿企业等风险隐患点监测巡查,切实落实临灾预警“叫应”和跟踪反馈机制,落实“隐患点+风险区”双控要求,发现险情果断扩面转移,坚决避免群死群伤。要突出做好江河洪水防御和城市排水防涝工作,密切关注中小水库运行状况,科学调度防洪工程;针对城市地下空间、桥涵隧道、下穿立交等重点部位,落实防洪排涝应急措施,保障城市正常运行。要做好一线防汛人员和转移安置群众防暑降温、医疗保障等工作,退水地区做好防疫消杀,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